食品科学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赴莆田市城厢区开展“踏寻红色遗迹 筑牢爱国之基”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williamhill英国官网(新版)发布时间:2025-08-15作者:文/林河晨、王振辉、熊寿墁,图/唐博涵、王振辉创建部门:人员机构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深入贯彻爱国主义教育,7月5日,williamhill英国官网食品科学学院赴莆田市城厢区实践队走进莆田城厢区,循着百年钟楼的钟声,探寻闽中革命火种的起点,感悟先辈铁血征程。

7月6日,即本次实践活动第二天,早晨实践队成员们便集体前往陈国柱故居与苦竹寺。在蜿蜒盘旋的山路上度过了漫长时间之后终于抵达目的地,在这段路途中,队员们感受到的是在当时艰苦环境下想要开展革命的困难。当队员们走进陈国柱故居所在的下垞村时,一路上都是爱国主义教育宣传的标语和宣扬伟大爱国精神的海报,队员们无不为之感到振奋。行至陈国柱故居,队员们集体进行参观浏览,由队伍宣讲员为成员们进行介绍。这间不起眼的闽中老屋,是中国共产党在闽中播下的第一粒火种。木门槛被岁月磨出了圆润的弧度,也磨亮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个字的锋芒。当年,支部在此秘密成立,微弱的灯火穿过窗棂,先是点亮了黑夜里的莆田,继而照亮了整个闽中。此外,几位实践队成员还前往苦竹寺进行参观,解放战争期间,苦竹寺因地理位置隐蔽,成为了闽中游击队组织培训骨干的基地和秘密活动的革命据点,借此机会队员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时闽中革命的发展概况。

实践活动第三天早晨,队员们共同前往莆田知青博物馆,推开莆田知青博物馆那道厚重木门,像掀开一卷被岁月压实的胶片吱呀声里,时间开始倒流。在宣讲员的介绍下,展柜中的物品有了更加清晰鲜活的展示,队员们屏息驻足,仿佛能听见50年前田埂上的号子穿透麦浪,与今天实践队背包的扣环声悄然应和。下午,实践队成员们动身前往哲理钟楼,1926年2月,莆籍共产党员陈国柱在此创建中共闽中第一个地方组织——莆田党团混合支部,直属中共中央领导,成为福建省最早建立的三处中共地方组织之一。自此,这座钟楼被冠以“闽中革命摇篮”之名,其钟声穿越历史,点燃莆田乃至整个闽中地区的燎原星火,在福建革命史册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红色坐标。

7月8日,实践队成员们前往闽中革命史纪念馆,正逢该馆在进行七七事变88周年的专题活动。步入闽中革命史纪念馆,科技宛如一束追光,让尘封的烽烟瞬间腾空而起AI复原的1935年密林在四周疯长,松针滴着雨、枪管凝着霜;全景声在耳蜗里炸开:枪声由远及近,子弹贴耳掠过,革命标语像磷火一样在暗林里一句接一句地亮起历史第一次被拉到“触手可及”的距离。此外,在该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成员们不仅对场馆内所展示的革命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还共同走进闽中革命烈士陵园,重点学习了七七事变的时代背景和战争概况。经此一行,实践队成员们望见了革命的不易,望见了无数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的烈士英雄,更加笃定了在当今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当红色基因以如此磅礴的姿态撞进每一根毛细血管,该实践队队员们忽然明白:所谓传承,并不是复制一段记忆,而是让那道90年前的光,穿过岁月尘埃,照进自己的瞳孔,再折射向更远的未来。下午,实践队成员前往莆田市博物馆感受莆田当地的民俗文化以及发展历程,了解莆田独特的城市底蕴。

通过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队伍成员们更加重视自身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全体成员将以更高昂的姿态接过时代的接力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展望未来,该队队员们坚信,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全体中华儿女必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程上砥砺前行,向着光明未来奋勇迈进,书写出属于新时代青年的辉煌篇章。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