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技术学院学子“三下乡”:寻迹连紫华艺术馆,赓续匠心薪火

发布时间:2025-07-08      作者:林宇豪

为深入挖掘德化陶瓷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弘扬工匠精神,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2025年7月6日上午,williamhill英国官网赴泉州市德化县三班镇中华文化传承实践队的10名师生走进千年瓷都德化,踏入以闽南古建筑为蓝本构建的连紫华艺术馆,开展主题为“AI溯源海丝瓷路,数字传承千年窑火”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匠心凝瓷韵:探访连紫华艺术馆中的"中国白"千年匠心

当盛夏的阳光洒向闽南大地,实践队员怀揣着好奇与敬畏步入艺术馆。在讲解员热情且专业的引领下,实践队员缓缓深入探寻作品背后那些鲜为人知却又动人心弦的故事。展馆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连紫华的数百件白瓷作品整齐陈列,熠熠生辉。瞧那细腻温润的白瓷佛像,面容安详宁静,仿佛能抚平人心中的浮躁与不安;衣袂随风流转,线条流畅自然,将“中国白”纯净通透的特质展现得入木三分。再看那些形态各异的瓷塑作品,有的灵动飘逸,似仙子下凡;有的庄严肃穆,如历史长河中的智者。每一件作品都不仅是艺术的璀璨结晶,更凝结着大师对传统技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以及在传承中不断探索创新的执着精神。在讲解过程中,讲解员还和实践队员讲述道:创作中的连紫华专注而宁静,人与作品合二为一,每一件作品不仅融入了德化白瓷烧制技艺的精髓,更是他整个生命情感的投射,并因此具有了灵魂,而作品也给予他无声的加持,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每一件作品都是千年瓷文化传承的生动体现。实践队员小林表示:“亲眼看到这些巧夺天工的作品,我深深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明白德化白瓷不仅仅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更是闽南人民智慧与精神的象征,承载着这片土地的厚重历史与文化底蕴。

undefined

守正创新话传承:青年学子与非遗传承人共探德化白瓷未来之路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和连紫华艺术家的儿子进行座谈。在交流的过程中,团队成员还了解到,连紫华艺术馆不仅是艺术展示的平台,更是德化文旅融合的新地标。它以瓷为媒,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让德化白瓷文化走向世界。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旅结合的创新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在和其儿子深入交流的过程中,它他谈到,连紫华对传统工艺瓷的创作始终保持着持之以恒的精神,即便在传统工艺瓷市场陷入低迷,而红釉瓷、结晶釉等礼品瓷市场异常火爆的情况下,他依然毫不动摇地坚守着传统工艺瓷领域。他在坚守传统工艺瓷创作的同时,并不为传统技法所束缚。相反,他善于从多元艺术文化中汲取灵感,将其融会贯通,创作出既保留传统底蕴又契合当代审美的艺术作品。随后,连紫花儿子讲到德化陶瓷传统手工艺传承面临“长效投入、短期难见效”的发展困境,如何吸引年轻群体参与成为行业痛点。由于技艺传承周期长、经济效益转化慢,单纯依靠博物馆等机构推广效果有限,传承工作的可持续性更倚重从业者的内生动力——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正成为推动技艺传承的核心力量。在深入的交流后,实践队员深切体会到: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当自觉担当起文化传承创新的时代使命。真正的文化自信不仅在于欣赏传统之美,更在于主动作为:一方面要深入研习非遗技艺精髓,做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另一方面要运用创新思维和现代科技手段,让古老技艺与当代审美、市场需求相结合。唯有秉持“守正创新”的理念,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大胆突破,才能激活非遗技艺的生命力,使其真正融入现代生活,在新时代绽放异彩。这既是青年一代的文化责任,更是我们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

与连紫华艺术家的儿子座谈

以瓷为桥,对话古今;以心传承,奔赴未来。williamhill英国官网赴泉州市德化县三班镇蔡径村实践队将以此次参观为契机,弘扬工匠精神,坚守匠心匠魂;凝匠心之火,铸时代之辉煌。将德化白瓷匠人精益求精的精神融入实践,用青春力量助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让更多人看见德化白瓷的魅力,让闽南文化的薪火代代相传!青春的力量是无穷的。实践队员纷纷表示:将用青春的热情与活力,助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让这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民族精神的薪火,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代代相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实践队员参观后分享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