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williamhill英国官网全体师生回信,寄语学校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williamhill英国官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推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以科技小院为“小载体”,激发产业发展“大动能”,打造了一批扎根乡土、服务产业的科技兴农典范。茶学类科技小院深入贯彻重要回信精神,立足茶产业一线,将科技、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夯实根基:种质创新与生态茶园
武夷山岩茶科技小院建立了规模达3200余份的茶树种质资源圃,成功选育登记“金福星1号”等9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通过建立示范基地推动新品种推广应用,为武夷岩茶品种改良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武夷山岩茶科技小院团队
院长说:我们深切感受到,小院是连接学术与乡土、科研与民生的重要桥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激励我们青年既要精进技艺,更要涵养服务“三农”的家国情怀。科研既要立足前沿,也要俯身田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价值。我们将继续在这片“小院大舞台”上,以专业为笔、以热忱为墨,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篇章。
福鼎白茶科技小院组织科研团队深入白茶核心产区,系统收集88份地方茶树种质资源,通过实验室检测与田间观测,筛选出3个适制性强、抗性好的优异品种,建立20亩标准化试种示范区,为白茶良种化进程提供科技支撑。
院长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让我更加坚定了扎根一线的信念。在小院的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农业科研的生命力在于贴近土地。专家与茶农同吃同住同劳动,才能真正读懂产业需求;研究生把论文写在茶园车间,才能让技术不悬浮于纸面。我坚信,坚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科技小院必将成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力量。
安溪闽南乌龙茶科技小院聚焦茶园土壤健康问题,开展土壤酸化改良技术攻关,通过推广镁肥增效技术,使土壤交换性镁含量提升34.1%,有效改善茶园土壤环境,实现化肥减量20%的目标,推动茶园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尤溪红茶科技小院系统开展地方茶树品种资源评价,完成8份特色种质的基因分型与生化成分鉴定,筛选出高EGCG、高甲基化EGCG等功能成分特异的优良单株,为红茶专用品种选育和品质提升提供重要材料。
尤溪红茶科技小院师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
院长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语重心长、内涵丰富,令尤溪红茶科技小院全体师生倍感振奋,也更觉责任在肩。对深耕“三农”的强调,坚定了我们扎根茶乡、专注红茶产业的信心与方向。我们将继续在“深耕”上再突破,强化特色优势,努力把更多好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把服务尤溪红茶产业的具体实践,自觉融入农业强国建设的大局之中。
永春佛手茶科技小院建立100亩生态茶园示范区,集成推广太阳能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技术,构建“一花一草一木”茶园生态修复模式,显著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
院长说:乡村振兴是一场接力跑,需要我们一代代人的深耕不辍。我们永春佛手茶科技小院全体成员,定将牢记嘱托,扎根茶山,持续练就兴农本领,将爱农情怀化为兴农行动,在这片茶园里将论文写在大地上,为农业强国建设扎实奋斗。
驱动升级:工艺革新与智能装备
大田乌龙茶科技小院创新提出“茶+N”产业发展理念,成功研发“柚见美人”“栀子清欢”等系列花茶新品,开发茶糕点、茶含片等深加工产品,有效提升茶叶原料综合利用率,延伸产业链条。
院长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也为所有农林工作者注入了强大动力。作为科技小院院长,我深感这一平台正是践行重要回信精神、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我们将继续扎根乡土、贴近农民,推动科研成果真正落地生金,同时用心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为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贡献小院的智慧与力量。
武夷山岩茶科技小院针对雨季“雨水青”加工难题,自主研发6CWD-150型乌龙茶自动化萎凋设备,实现萎凋温湿度的精准调控,日均处理能力达2万斤,显著提升加工效率和产品品质稳定性。
福鼎白茶科技小院深入开展加工工艺创新研究,系统攻关花香白茶加工技术、陈皮白茶拼配工艺,初步明确白茶特征香气形成机制,为传统白茶工艺创新和品质提升开辟新的技术路径。
尤溪红茶科技小院积极推进产品多元化开发,成功研制3种水果香型红茶、4款功能性保健红茶,创新开发虾青素软胶囊、山茶油护肤品等深加工产品,推动产业从传统饮品向大健康领域拓展。
融合赋能:模式创新与人才引领
安溪闽南乌龙茶科技小院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依托“党建+科研+实践”育人模式,推动3项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制定团体标准4项,授权专利4项,累计培养研究生14人,年均培训茶农超千人次,形成“技术创新-标准制定-产业升级”完整链条,为全国茶产业绿色转型提供可复制的“福建样本”。
闽南乌龙茶科技小院为农户举办技术培训会
院长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让我们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牢记嘱托,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发扬“自找苦吃”精神,坚守为农服务初心,深耕茶产业一线,努力将科技小院建设成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相融合的示范平台,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智慧与力量。
金花茶科技小院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机制,建立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引进筛选新品种30余个,累计培养长期驻点研究生5名,培训技术人员1678人次,技术指导农户1320户。通过“科技+产业+农户”模式,带动850户农户增收,累计帮助山区林农增收5000余万元,实现特色资源价值转化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
院长说:科技小院虽小,却是连接高校与农村、科研与生产的重要纽带。坚持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深耕金花茶特色产业,完善“科技+产业+农户”发展模式,努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让科技之花在金花茶田间绚丽绽放,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福安红茶科技小院立足闽红三大工夫茶特色产区,通过全产业链技术攻关与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从茶园到车间的技术推广体系。小院创新“实践-理论-再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年均开展技术服务活动10余场,直接培训茶农1000余人次,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为福安红茶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注入科技动能。
福安红茶科技小院开展实践调研
院长说: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我们扎根产区、服务“三农”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将坚守服务茶产业的初心,继续深耕乡土,以科技赋能产业,以人才激发活力,坚定不移地服务茶农、推动福安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全部力量。
南平建瓯闽北乌龙茶科技小院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聚焦茶园土壤改良等关键技术,通过科技服务与人才培养双轮驱动,形成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科学普及和人才培养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为闽北乌龙茶产业绿色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院长说: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让小院深受鼓舞。我们将牢记嘱托,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持续深耕茶科技领域,把创新论文写在闽北茶园大地上,为推动乌龙茶产业绿色升级、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智慧力量。
深化合作:闽台融合与协同创新
大田乌龙茶科技小院积极推动两岸茶业技术交流,参与制定《海峡两岸共通标准》,现与台湾在美人茶加工技术参数上的互通,推动示范区亩产干茶从40公斤提升至60公斤,建立两岸茶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定期开展两岸青年制茶师技术交流活动,促进两岸茶产业协同发展。
大田乌龙茶科技小院助力福建省地方标准《海峡两岸共通―美人茶加工技术规范》制定
武夷山岩茶科技小院依托闽台种质繁育基地,积极推进两岸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创新研究,深化两岸在茶产业科技领域的合作,为茶业可持续发展奠定种质基础。同时,小院主导制定乌龙茶国际标准,推动中国传统制茶技艺的国际标准化进程,并通过每年接待超2000人次的研学交流,促进茶科技、茶文化与茶旅游的有机融合,实现产业价值的全面提升。